回到主页

关于美国留学毕业后「去or留」的思考

· ·亲子沟通与心灵成长,心灵成长
broken image

每年临近毕业季时,对相当一部分留学生来说,留在美国还是做「海龟」是个十分令人纠结的选择。往往做决定前,留学生们都会收到来自周围同学、朋友、父母以及网络上铺天盖地关于「去留」的「成吨」建议。

近些年,海归人数越来越多,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351.84万人次,回国人数达到180.96万人次。并且自2012年开始,回国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是18.62万,2012年增长到27.29万,2013年增长到35.35万,2015年海归人数甚至突破了50万。

留下还是回去,关系着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走向,每个学生都试图找到最优方案,担心走错一步会让自己后悔。

到底最优方案是什么?

 

是更好的工作发展前景,离家人更近,还是更高的起薪?

 

是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还是更熟悉的文化环境?

broken image

作为曾长期在美国留学生活,毕业后做了「海归」的我,采访了很多选择了海归或留下的「过来人」,让我们看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们是怎么选择的:

小a

在美国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后,找到了一份薪水待遇都不错的工作。然而因为父母都在国内一线城市生活,再加上自己的专业前景在国内发展更好,于是毅然决然放弃了美国的工作,选择了「海归」。对她来说,国内offer的薪水虽然不及美国,但是国内发展空间更大;而且家在中国,所以生活在中国对她来说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小b

在国内完成了本科后,去美国念了硕士。在他眼里,美国相比国内空气好,食品安全更过关,学术环境更纯净,完全是天堂。毕业后,小b顺利签了一家500强大公司,一跃成为中产的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留在美国。对于未来,小b并没有明确打算,但是他认为「至少拿到绿卡再说」。

小c

在美国毕业之后,毫不犹豫选择了马上回国。他坦言:自己在国内家境富裕,人脉广。相比在美国苦苦奋斗,自己在国内的生活更加舒坦。他对拿美国绿卡,成为公民也缺乏兴趣,完全没想过在美国生活一辈子。

小d

毕业后选择了留在美国。由于多年在美生活,他对国内的工作生活缺乏了解,几乎空白。他认为回国需要再次适应,太辛苦了,对国内社会脱节的他想到海归甚至有点微微恐惧。由于他认为自己更适应美国的生活,选择了留下,并打算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工作,抽签,申绿卡。

小e

在美国完成本科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因为外国人的身份,找工作十分受限,薪水发展也有限。对比国内优质offer的诱惑,加上国内丰富多姿的生活,他最终选择了海归。

除了以上刚毕业就做出选择的同学以外,还有一些人是在美国生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各种因素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小f

毕业后选择了留美工作,然而由于工作签证H1b没有抽中,opt又过期了,公司也没有海外分公司可以派遣他,所以不得不选择了回国。相比以上海归的原因,小f的选择更加无奈。

跟小f相似状况的还有些同学,虽然连续几次都没抽中H1b工作签,但好在公司有不少海外分部,可以被外派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不仅可以积累异国工作经验增长见识,有些同学还间接升了职,薪水上调了。

小g

原本就打算在美国工作几年后,积累一些经验再回国。随着国内企业的崛起,机会越来越多,对比着他在国外的生活仿佛一眼就能看到退休几十年,升值空间狭窄的状态,小g心里蠢蠢欲动。而当他刷着微信,看到朋友圈内国内多姿多彩的生活时,再对比北美看腻的山水,决定即使拿到一个薪水低于美国的offer也可以海归。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如何做出好的选择?

broken image

讲了那么多故事,你会发现每个人选择留下,还是回去的原因各不相同。To leave or to stay,并没有什么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顶级文理学院之一的史瓦兹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的教授Berry Schwartz在研究选择时,发现一些好的选择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1.弄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

broken image

选择目标和做出决定的第一步通常是扪心自问,我到底想要什么?

通过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来逆向倒推现在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并且采取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目标的措施。

有的学生更想要的是安逸的环境,安全的食品空气和简单的生活。从这个目标倒推选择就会发现,美国更能满足他的目标,所以确立好目标后就可以采取为了留下而要做出的努力。

另一个学生更看重的是机遇和挑战,充满变数的未来,那么从这个目标逆向倒推会发现国内的生活更复合他的期望,而美国能提供的职业发展相对平稳,对未来的可预见性强,那么学生接下来的行动就要朝着海归的方向了。

这个步骤在做出选择里尤为重要。根据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avid Welch的书《决定,决定:做出有效决定的艺术》,他认为没有认真反思过自己内心需求的人,通常会做出糟糕的选择,因为他们连自己真正渴求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2.评估支持每个目标凭证(evidence)的合理性

broken image

在选择的过程中,你也需要收集支持确每个目标的凭证,并且来分析每个凭证的优劣。诺贝尔得主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和心理学家Amos Tversky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做决定时,会倾向于更重视道听途说的凭证,而忽视了实际存在的凭证。

很多在美国待久了的学生对国内的职场缺乏了解,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听别人说的。因此,需要我们更为理性,客观的去评估每个目标之下的好与坏。

比如在美国留学生活多年的学生群体里,流传着国内社会关系复杂,在国外待久的人不适合回国,会严重水土不服等传言。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恐怖」,国内一线城市大部分公司工作环境虽然谈不上完美,但是和传闻中也相差甚远。

再比如很多家长会觉得美国职场是一片乐土,没有勾心斗角,不需要重视人际关系。和关于国内环境的传闻相似,这样也是过度美化了美国职场。

那这种情况下,建议学生暑假回国时多积累国内的实习工作经验,在美国也多找实习,通过切身感受产生的记忆效用,即人们在评估过往事件时所感受到的愉悦或满意程度,有助于通过对比来做出毕业后去留的,更为理性和可靠的选择。

 

3.评估每个选择能达到多少你的预期

broken image

当我们确定了我们想要什么之后,就需要看看不同选择分别能达到多少我们的预期。选择不分好坏,更重要的是看个人规划,对自我的认知等因素。比如说,有些留学生做选择时不仅会为自己考虑,甚至还会为下一代做规划。

甲同学希望自己的后代能从小就接触美国的教育,免受国内应试教育,奥赛的「毒害」,完全拥有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这样看下来只有自己留在美国工作生活才能容易的达到这个预期。

而乙同学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他非常反对下一代「不中不美」的状态,他认为这样导致的家庭关系很可悲,他更希望孩子接受传统的中式教育,长大以后再出国深造,所以选择回国生活更能满足他对下一代的期望。

4.修改你的目标

broken image

有时,已经做出选择的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目标下带来的结果修改原来的目标。

比如,有个同学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后,因为父母突然生病的原因不得不选择了回国照顾他们。然而在国内工作了两年后,她发现自己对国内工作生活极度不适应,和回国前期望的完全不同:国内能提供给海归的平台不仅起点越来越低,同时人际关系还要耗费很多精力。

最终,她做出了申请美国MBA的选择,打算再回到美国生活工作,或者拿到理想的国内offer时再次海归。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每个人的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你可以选择了留下,但是有一天海归;也可以选择回国,但是寻找合适的机会再去美国学习工作。

最后,总结下常见的海归和留美的原因: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