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你的考试规划真的合理吗?

· ·留学规划与申请解析,本科
broken image

这次我们讨论一下,应该如何合理规划标准化考试。

broken image

多门考试产生备考高压

broken image

申请美国本科,尤其目标是「Top50」院校,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偶尔会听家长对着学生讲,不就考个托福吗,有那么痛苦吗?我都会半开玩笑地表示,应该让家长参加一次托福,除了体验接近4个小时的托福考试,同时感受学生同一时间段应对学校课业、校内外活动、大考小考、以及托福备考之下的高压。

我们不会真的让家长参加托福考试,不外乎是让家长意识到,留学考试备考远比家长想象的要辛苦。学生不仅仅要考托福,还要考SAT1、SAT2,甚至不少目标是Top30学校的学生,还需要把AP纳入考试的范畴。

就算学生具备良好的英文和学术基础,也得到正确的指引,每一门考试都顺利达成目标,也是极具挑战的事情。

更何况,在日常的咨询中,我们发现,太多学生和家长面对标准化考试应该如何规划、不同考试对于申请有哪些不同的影响、这些考试是否有先后顺序等问题,都是处于「混沌」的状态。甚至部分顶尖高中的学生和留学指导老师,也会在这个方面走弯路,从而对留学申请产生「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broken image

我接待过一个复旦附中的学生,现在是高二下学期。学生给自己设定的院校目标是「Top30」;但遗憾的是,学生手上只有一个刚刚考出来的80多分的托福。

在考托福之前,学生考了一次SAT(但却不是SAT1,而是SAT2的数学和物理,分别拿了750分),更麻烦的是,学生认为,大部分能够被Top30院校录取的学生,SAT2都是满分,所以,学生计划今年5月份继续考SAT2,然后再考虑SAT1和托福的事情。

从我们专业人士的角度,学生「首要任务」应该是全力争取达到90+的托福,同时开始准备SAT1,争取达到1800+的分数,这样才达到「Top50」学校的门槛。

没有1800+的SAT1和90+的托福,SAT2的数学和物理就算是满分,对于最终的申请结果也没有任何影响。如果这个学生不调整考试方向和时间安排,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就是50-100名的学校。

究竟应该如何规划和准备留学考试呢?

broken image

备考规划之——理解标准

broken image

要制定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且能够达成理想申请结果的考试规划,首先是对留学申请过程中的各个考试和大学对于考试的要求,有清晰的了解。

-托福考试-

托福反应学生在英文「听说读写」方面的水平。美国的大学,需要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足够让学生完成本科学习,因此,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对申请者的托福成绩有要求。

如果学生的目标是Top20,105+的托福分数是底线;如果是Top30,100+的托福是比较安全的分数;如果是Top50的话,学生需要至少有90分左右的托福分数,否则就会处在非常劣势的竞争位置。

-SAT/ACT考试-

其次是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的SAT/ACT考试。SAT/ACT考察的是学生「学术能力」。对于此类考试,分数越高,无疑越有优势。但达到一定的分数水平后,分数就不足以帮助学校区分申请者。

比如,对于Top20的大学,SAT达到2100+是底线,至于是2130分还是2180分,学校一般不会太介意了。对于这个层次的学校,光凭SAT分数是无法决胜负了。如果是Top30,则最好能够达到2000+。而Top50的综合性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提交SAT/ACT成绩,否则不审核材料。如果目标是Top50,则1900+的SAT无疑会比较保险。

-SAT2考试-

SAT2用于考察学生对于某一个「具体学科」的知识水平。Top30的不少大学,要求学生提供2-3门SAT2成绩,否则不予审核学生的申请。

学校一般不会对申请者的SAT2考试科目提出要求,但数学、物理、化学是中国学生最容易在SAT2上考取满分的科目。大批学生通过考这3个科目,来达到学校的基础要求。但这仅仅是满足基础要求,并没有办法让学生和其他申请者形成「差异化」。因此,少数顶尖学生会通过考其他科目,比如美国历史、法语、生物等「高难度学科」,让自己凸显而出。而这种策略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AP考试-

近2年在国内越来越火热的AP考试,也对于学生的申请结果产生影响。但跟SAT2不同,美国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把AP作为强制要求的申请条件。所以,AP考试属于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冲刺Top30名校的策略之一。

选择什么样的AP科目,也在影响着学校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美国名校更加愿意录取能够在高难度的AP科目中获取4分或者5分,并且选择的考试科目又与申请专业或者学术兴趣匹配的学生。

broken image

一些家长会提问,难道标化不达标,就一定跟这些学校无缘?也有家长会举一些事例,比如2000分SAT录取芝加哥大学等。

这种特殊情况确实也存在,但这类型学生的背景,一定有其他人想象不到的「特殊之处」。比如,我们操作过SAT只有2000分但被西北大学录取的案例,也见证一个1900+就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案例。这个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学生,高中就在麦肯锡实习。毋容置疑,此类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和人脉非同一般。

总结,常规情况下如果学生的目标是「Top30」,那肯定是SAT1、SAT2、AP齐上阵,利用所有机会来提升录取几率。

如果目标是「Top30-50」,SAT1是必考,SAT2如果有余力也建议考,AP则没有必要了。

如果是「50名之后」,托福和SAT1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定位更低,只是要「前100」的院校,托福达到85左右,选择那些不需要SAT的院校,也可以实现目标。

broken image

备考规划之——目标管理

broken image

对标化考试有清晰的了解,也明确自己的申请院校目标,学生和家长接下来就是设定具体的考试分数目标。首先,目标的设定必须要「合理」。

所谓的合理,是指目标要满足2个原则:

1)目标可实现

如果是40分的基础,却设定110分的目标,就违背了第1个原则,因为达成的几率几乎为零。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是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挫败,从而放弃的。

2)目标具备挑战性

但如果基础是40分,给自己设定45分的目标,则是违背了第2个原则,因为太容易就达成了。目标过于容易达成,无法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进取心」。

broken image

我一般会建议学生,如果不是对考试存在畏惧,就暂且不管是否准备充分,先去考一次「尝试」一下。一方面,亲身体验考场的气氛和压力,另一方面,这个分数相当于「摸底」,大概了解自己的基础在哪里,从而为目标的设定和备考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定了一个合理的考试分数目标,学生接下来要思考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只有「执行」,才能够实现目标。

那如何执行呢?

中国学生极容易出现一种状态,就是缺乏「调运资源」的意识,要么是无法辨别哪些资源可用,要么是过分自信,认为外力介入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但有丰富职场经验的父母应该清楚,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术业有专攻,自己需要埋头苦干「三个月」的挑战,可能别人「一两句话」的点拨,就轻而易举的跨越了。

如果学生确定「借助外力」,那需要什么样的外力呢?

不一样的培训机构,其实是适合不同状态的学生。市面上很多备考大班,费用便宜,但仅限于告知学生考试的概况和常规技巧,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建议和方案。

如果学生是希望进行「知识普及」,那大班是合适,但如果是「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就必然需要小班或者1对1的授课。而1对1的授课的费用必然会比大班高。这个时候,就需要权衡,短期内提分重要,还是培训费用更重要。

broken image

在国际学校或者美高就读的学生经常会落入另外一个「陷阱」,认为自己在「纯英文」的环境中浸泡,考托福不会有压力,所以排斥任何指导介入。但托福本质上还是一门「应试考试」,英文底子好的学生,不需要太多技巧,也可以考到90多分,但却很难通过自己训练短期内提分。

我之前带过一个中美合作项目的学生,四年的纯英文环境,坚决拒绝我提出的参加培训的建议。他第一次托福考了96,第二次91,第三次89,最后学生连去参加托福的勇气都没有了。

另外,这个群体很容易出现托福口语和听力较高,但阅读和写作分数不高的状态,跟公立高中的学生恰恰相反。这跟学生在国际学校中不太注重词汇量积累和应试练习息息相关。面对这种状态,通过培训强化词汇提升应试技巧,反倒可以快速提分。

broken image

备考规划之——时间管理

broken image

另外一个容易被学生和家长忽视的考试规划要素则是考试时间安排。如果学生希望冲刺Top30的院校,「ED/EA」是必须把握的申请方式。2015年,通过EA申请哈佛的录取率是16.5%,而通过RD申请哈佛的录取率,则是2.8%。

ED/EA的截止日期是11月1日如果学生没有在11月1日之前,把托福、SAT1、SAT2都考到目标分数,无疑就错过了这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而SAT的考试机会是有限的北美地区之外,一年就只有「6次」考试的机会,并且大陆没有考场,必须到香港、澳门、日本等地区参加考试。

以2016年9-12月份要申请Top30的学生为例,他需要在2016年11月1日之前,托福达到105+,2100+SAT,至少2门SAT2单科分数,最好还要有3-5门AP。

如果这个学生在2016年春节假期结束之后,才开始备考SAT,那就意味着,学生要在5、6、10总共3次的SAT考试,达成至少2100+的SAT1和两门单科接近满分的SAT2;这是极小部分学生才能够实现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需要经历2-3次的SAT考试才能实现目标,一般是第一次SAT1是1900+,第二次2000+,第三次2100+。

而托福,貌似学生每个月都可以考,但每年的6-12月份,北上广深的托福考位「异常紧缺」,需要提前3-5个月报名。被迫要到海南,新疆等地区去考托福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AP的机会则更有限,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如果错过了,就意味着失去了用AP来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机会。

所以,一旦缺乏对时间进行规划,就算学生的实力很强,也可能因此而导致最终申请结果不理想。

broken image

学生还不能够忽略「其他事物」对于考试时间的影响。尤其是学习IB课程的学生,每年的5-6月份,他们课业压力异常之大。在这样的状态下,是很难兼顾留学考试备考。

除此之外,不少学生是需要一个大段的时间密集地进行备考,才能够「有效率」地掌握留学考试的技巧和达到最佳考试状态,对于此类学生,如果寒暑假没有很好利用,备考效果则事倍功半。

所以,从考试时间上,我们建议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就开始托福备考。理想状态是高二上学期结束之前,达成托福目标。至少给自己预留3-5次的SAT考试机会。并且,只有在托福和SAT差不多达成目标的情况下,才在高二寒假之前报考AP;除非学生真的「特别出色」,否则我们不太建议高一就参加AP考试。

broken image

合理规划,考出真水平

broken image

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分配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要有产出。如果像「撒面粉」一样分配时间和精力,而不是基于个人情况、个人目标来设定个性化的规划方案,对于学生的伤害其实非常大。

我们去年10月份签约一个学生,112分的托福,却连一次SAT都没有考,最后匆匆忙忙考了2070分的SAT;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个学生如果有2-3个月的备考时间,SAT达到2200分并不是太大问题。这个SAT分数,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录取结果。

非常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充分意识到「考试规划」的对于最终录取结果的巨大影响,认真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让留学之路不要那么崎岖和坎坷。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