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为什么优秀生在面试中遭遇滑铁卢

· ·留学规划与申请解析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Alice,硕士期间就读于宾大,专业是教育统计学。回国之后,Alice曾经作为宾大校友担任过宾大的本科新生面试官。

broken image

今天这篇文章Alice将分析一下为什么优秀生在面试中遭遇滑铁卢。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01 根本原因:知己不够

broken image

造成这些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知己”不够,在面试的环节中具体的表现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自己的学术能力?课外活动?还是个性?

美国的价值观是“Follow your heart, be yourself”,你不是向学校展示完美的自己,而是『独特』的自己。

作为面试官,我们希望听到学生从不同角度,无论是学术能力、课外活动还是个性上用具体的“故事”来展示自己,而不是给我们大量的形容词,或者把自己简历上的“光辉事迹”再说一次。我们希望学生能诚实地看待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多牛逼。

比如说,无论是申请美高还是美本,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问: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学生答:我喜欢数学。

问:你为什么喜欢数学?

学生答:我对数学有兴趣

问:你为什么对数学有兴趣呢?

学生答:因为我的数学考试考得好,因为我的数学老师特别友善,而且我还拿过数学竞赛嗯嗯!!!

我们分析一下这类回答的问题。

首先,缺乏自我销售意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学生回答完“我喜欢数学”后面试官并没有继续问下去,那么这个话题就结束了。这个回答不但没有展现出学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和特长,更会让招生官从中推测出学生没有广度和深度的思维。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学生有不错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不想与招生官多说话。那这就意味着沟通能力有问题或根本就不重视这一场面试——不论是哪一种结论,对学生都是不利的。

其次,学生的逻辑有问题

要知道兴趣是来自于个人,而不应该来自于外界因素。“我喜欢一件事情所以我会把它做好”,这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能量传播。那“因为我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所以我喜欢他”,这是一个由外往内的影响。

所以当学生说因为他考试考得好,所以喜欢数学,面试官绝对会怀疑这个学生是否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疑问。

这位学生究竟是用自己的兴趣推动行为,还是被动地受外部的分数影响呢?

家长们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学校希望找到的是有能力影响学校、改变周围的人,而不是会被环境所影响改变的人。这两种人的区别就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区别如果你是招生官,你会选择哪一类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年功。想在面试当下对这些问题作出很有质量的回答,在平时积累和面试培训时就要有意识的去准备。

我们曾经帮一个喜欢物理的学生做面试辅导,老师在了解到学生有看过Steven Hawkins的量子效应和量子物理相关书籍后,立即安排学生去多看几遍英文版的内容,并与她练习如何在面试中表达出来。

想象一下招生官,在面试过程听到学生跟他讨论黑洞、大爆炸、宇宙的起源,会是什么感觉?招生官也能感受到她喜欢物理对不对?这个回答显然也能够体现出这个学生的学术水平是高于同龄学生的。

broken image

【阅读规划】是择由留学美本服务模块中的一部分,我们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方向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希望学生在某个子领域上是“专家”。

我们辅导过一位IB学生,这个学生大学想申请生物专业,她的EE主题是中文,是史铁生的一部作品赏析。

很多人乍一看会认为,文学与她要申请的生物无关啊。但是,史铁生的这部作品是关于生命价值、生与死的讨论。而在生物里,生命体是研究的主体。学生可以从对于生命的思考拓展到自己未来从事生物领域的思考。

她在面试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回答为什么想要在大学主修生物。

broken image

02 第二原因:知彼不够

broken image

对中国学生和家长,“排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排名可以给我们“量化”的感觉。通过看排名来确定自己要不要申请某个学校,在中国是很普遍的情况。

在面试时,如果在回答Why School时,只说“排名高”那是绝对不可以的。你需要经过认真调研去确认这个学校真的适合我吗?学校大小、地理位置是否跟我的性格和需求匹配?

简言之,你需要回答“Why Fit&Match”

同样的,当我问『宾大校园里,哪些课程、项目、活动让你感到有兴趣?』和『你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很多学生都会说自己想上某教授的课,想加入某社团,甚至有人说要学习时间管理。

这些都不是很好的答案。因为招生官想要看到的是一个学生是否能融入校园,并为课堂和校园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Fit&Match)

broken image

我做面试官时,一位在上海读书的韩国女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学生对Linguistics有很大的热情,做了不少关于语文和教学的研究。她相关的活动有偏远地区的支教,成立教学校门卫英语的Program,她自己做过很多教材,在面试时展示给我看。

她申请Penn Linguistic Program,希望能开发更多更好的教材,吸引志同道合者一同前往不发达国家,教他们英语和中文。未来,她打算申请宾大的教育研究生院,在毕业后成立自己的组织,将这个Project发扬光大。

她之所以想这么做是因为她自身的背景经历,身为Third Culture Kid,她很容易适应不一样的环境,也懂得尊重不同地方的文化。她相信世界是一个地球村,若是能解决语言的隔阂,人与人之间就不存在那么远的距离。

关于知彼,不仅指学校,还包括尽可能了解将要面试你的人

我一般会提醒学生通过学校网站或社交平台,如LinkedIn、Facebook事先去了解对方的情况。如果你对他们的兴趣了如指掌,在面试时,无疑你的话题会多一些。

比如,面对热爱旅游的老太太级招生官,就不要去秀科技了,不妨谈谈旅行中奇妙经历吧;而对于一个数学专业出身的招生官,聊聊你对理科的爱好吧。

最后还要做资料收集,看一下别人的Interview,了解整个面试流程

不过不要过度依赖题库,要多多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思考如何回答不在预期当中的问题,如何回避奇怪的问题。

我以前就有学生在中秋节时做Initialview, 面试官问他最喜欢什么口味的月饼。他有点惊讶,但平时反应很快的他立刻说了家乡最著名的月饼,并成功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背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