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Frank妈妈,原在金融系统院校工作,现在已退休。做过4年蒙特棱利幼儿园园长,是有着7年狮龄的浙江狮子会会员,先后担任过浙管会副秘书长、服务队队长、四届导狮团秘书长。
说起来在我们这个普通家庭(Frank爸爸很早就辞职在家照顾奶奶,家庭收入是以我一人为主),Frank能够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也实属不易。而且他还选择了人迹罕至、举步维艰的路,其经历不见得对大家有多少借鉴性,但是我愿意敞开心扉,和各位家长说说自己作为一个蒙氏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这些年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包括孩子带给我们的整体成长。谢谢大家!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Frost)曾写道:「林中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Frank历经小半生,不忘初心,他生命的轨迹一直通往人迹罕至的那条。Frank一直在追寻他能找到的最大的挑战,穷尽全力去探索且选择少有人走的那条路,因而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和淡定从容的自己。
优质教育的终极核心,也许并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攀升到顶峰,而是忠于自己的兴趣,在这个领域成为实现个人理想并同时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Frank目前刚结束一个智库的实习,又在下一轮工作申请的过程中,将通过积累充足的工作经验,争取进入世界知名学府,学成之后在某个领域成为实现个人理想,并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就Frank曾经的留学经历来说,他的经历和一般学生非常的不同,包括被学校全拒后Gap Year一年、选择一所实验性文理学院Hampshire College、坚定地走文科之路…… 但是,凡走过的路必留下痕迹,昨天走过的每一步都带孩子走到了今天。
严红老师在转载他的分享文章《文科生,在美国就找不到工作吗?》时加了按语:「认识Frank 6年,他的勇敢、勤奋、独立、善良、感恩,令到他不管选择任何一个专业,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拥有成就。」我们真心地感恩所有!
Frank小时候的语文老师让他读过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从小他就想成为一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者。在间隔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骑车去西藏。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但真正坚持下来、付诸实现的并不多。
Frank的旅程从滇藏线源头昆明骑起,加上路上的绕行,坚持不搭车、不扒车,真正把2500公里完整地骑了下来。他把这个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这一段经历被他写入了申请文书,相信对他一生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后面的日子他不过是顺着性格和情商的提升,在真实生活中呈现出内在灵魂的那个样子。
Frank的抗压性
作为父母,我们觉得Frank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他的抗压性,这可能也和他是天蝎座有关。中考的第一天晚上,我和他两人坐车到钱塘江边散步,途径他报考的杭二中门口,Frank淡淡地对我说:「老妈,我的一只脚已经进去了。」
每当有重大的决定,他都会排开日程,保证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细细考虑内心的选择。而每当遇到空闲,或者因不如意而等待时,他都会反复探求自己内心最渴望、最认可的价值是什么,再依此作出抉择。正因为Frank的选择基于他长年以来不断巩固的价值观,在选择时也会更有底气,也不会害怕放手一搏,即使失败他也知道可以再来。
Frank的不言放弃
还有一点,就是Frank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比如美国交换回来以后,他就下定决心要研究批判性思维,去美国最好的学校历练。当他申请美国前十的私立高中的奖学金而不如意时,他就申请本科;第一轮结果不如意,就再接再厉申请第二轮,直到申请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汉普郡学院(Hampshire College)。
同样的,Frank大二、大三申请实习的时候亦是如此。留学申请是能力、勤奋、自我管理加上运气的综合比拼,在这些之外,心态是一切的基础。要理性地看待过程,充分理解它的多元化和张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求学方向。
我认为,如果孩子要建立自我效能,就需要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的思考、规划、决定、行动、期望、应对、试验、犯错、梦想及其体验。所以,回到时间管理的真正意义,是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当他感觉时间掰开来都不够用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方设法地安排和节约时间。
我们父母只有先做减法,创造更多可控时间,才有可能让孩子投入到自己既感兴趣,又能带来实实在在成就的领域。而且在一个点上专注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Frank的时间管理
Frank在自己重视的领域里是一个出色的时间管理者。当他遇到违背他意愿或价值观的事情,他就会用爱做的事情替代。而正因为顺从自己的天性,他也会把时间最高效地花在刀刃上,让能力得到最有效的提升。随着他的成熟,当他意识到一件他并不喜欢做的事情(例如考试),为了达成远期的目标而必做不可时,他会按部就班地为其准备。
比如他在准备GRE的时候,会按照时间进度,划分每日必须背多少单词,而且擅长利用碎片时间,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的程度进行分类。这些的前提是只有孩子和家长本身建立和认可这些意识,相关技巧才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这样说:「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说到这里,我想可能每一位家长会考虑的是,我们为孩子成长付出的是什么,但有没有想过,家长们恰恰是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了、收获了、创造了太多的不可能和传奇,其实家长的成长历程才是弥足珍贵的,希望这一点上能给大家有所借鉴吧。
其实孩子是比父母更高级的灵魂,只是经由我们实现他下一次生命的蜕变。在他成功的这一刻,我们可以短暂的欣慰,并自信地告慰老天,我没有把您交给我的任务搞砸!我可以把那个高贵的灵魂还您了。
这些年来我对孩子一直是心怀感恩,回忆这些年每天、每月、每年的陪伴过程,我自己所感应到的(即使所有的细节都统统忘光)是自己的「內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在和孩子共同成长中沉淀下来的力量,同样的,我们要用这个力量去帮孩子找到他们的内在力量,而且越早越好。
比方说,当年在孩子中考和出国交换的这个时期,说实话,我也曾出现过各种焦虑,或是说当自己的各种不配合情绪出现时,或者当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见前行时,我也曾反思过,自己是不是也乱了? 只有家长学会了、明白了,才可以反过来带着孩子一起走。当基本框架架起了,当思维的「脊梁柱」挺直了,不说一定能成功,起码我们不至于跑偏,余下的细节一边前行一边调整就好。我想,这就是战略管理。
Frank的自主选择
对于我和他爸爸来讲,可能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只是从小把Frank的自主选择权还给了他。这包括选择学校(小学目标学校我们母子一起考察了翠苑一小、九莲小学、行知小学和仁和外国语学校等)、选择班级
(希望班主任教数学、语文还是英语等)、选择兴趣班(画画/硬笔书法/英语还是奥数)、选择学校集体活动项目(小学铜管乐队6年、中学篮球队2年,高中排球队2年)、选择中考还是保送、选择暑期项目(一年一次去农村、大都市还是去部队也是我们家的传统节目)、选择理科还是文科,选择参加竞赛还是校外的学科平台......
在这样的选择中,Frank成了不折不扣的政治迷(战略游戏迷)/骑行迷/画画迷......更多的是享受面对挑战未知,学会了自己独立承担责任。他在这过程中内心越来越清晰,并在着手实现最初的梦想。
父母不仅仅需要放手、坚持,更主要的还是要用一颗智慧的心做好充分的准备、铺垫和引导工作。只要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能看到并能够按照个人的特质去接纳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一定能建立起畅行无阻的爱的互动关系。而在他面对丧失时,不带评判地陪伴他受伤的心;在他收获成就时,敞开心扉分享他的喜悦。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能力
回顾这些年来,我们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为孩子养成好的能力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教育平台的资源共享-
这些年可能我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保证为Frank选择到杭州市最好的老师和平台(围棋、英语、奥数等),而且我们还乐此不疲地帮助到所有有需要的小伙伴们。
-生活教育的设计实践-
一方面拓展Frank生活的广度,每年让他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直延续到现在,它的意义在于孩子自己的成长;同时拓展生活的深度,比如时不时发起各种釆风、参加馆展(如上海美术馆)和拓展训练等活动,有助于培育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我认为这也是重要的一种旅程。
-社会实践的直接对接-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充满很多未知和不确定性,Frank交换回国后,有想法去参加社会实践,我就专门安排了他做人物访谈或企业走访,接触不同领域、阶层的人物。经验是无法传承的,只能自己来体验。Frank的个性签名上写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应验了他愿意去看到真相,对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怀有敬畏之心,并且怀着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教育时机的用心把握-
我们会在特别的时期,如孩子开学前后,幼升小,小升初,初转高等特别需要关注的阶段与孩子深度沟通;不错过孩子的每个成长节点阶段,如青春期(可能是由于我们母子的密切互动,我和Frank都没有经历到更年期和青春叛逆期);共同建设学习型的家庭,注意保持家长的中正和稳定,然后陪伴着Frank,紧密关注倾听与倾诉的流动,这可以支持到孩子创造新的体验、 洞见和方向,学会变成家庭里的创造者和解决问题的人。
每个孩子都渴望走向更宽广的世界。留学之后,Frank变得很成熟,很自立,更重要的是,他变得很真实。这份真实,是懂得爱与被爱。这一点上作为家长的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申请过程中,家长可以做什么
接下来说回留学申请的话题,也就是申请过程中,我们家长做了什么?
在留学申请中,我觉得家长只能做外围的事情,如收集资料、对接平台等。因为我个人有教育和媒体的情结,平时会留意相关的信息(报纸、电台、网络和各家专业机构等)。Frank美国交换的信息就来自于《钱江晚报》,和严老师的相识也缘自当年上海的一次志愿者招募信息。
当时Frank为这半天时间的志愿服务几番前往上海面试和培训,被当时的负责人看到了他认真做事的态度,于是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缘份,如西藏骑行、汶川伤残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以及Frank的申奖指导等。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家长有择由团队这样用心的专业支持,真的是莫大的福份!
回顾下来,要帮助孩子申请理想学校,首先要保持很好的在校成绩(无论你是体制内还是国际课程的)。有一点也许可以供学业好的家庭作以参考,当年Frank让我把学校成绩和老师推荐信专门去做了个公证;标化考试方面也最好考偏文的那几门SAT2和AP;学校活动及社会实践方面自然是越早、越深度投入越好;间隔年期间,Frank创立了一支18—25周岁的以出国留学生为主的新青年服务队,他是浙江讲师团的一名成员,参加了汶川助学等志愿者服务,这些经历对他的申请应该是有所帮助的吧。
在Frank准备美国前十私立中学的申请过程中,我也曾投入不少精力去完成「功课」。我们家长需要着重梳理三方面的资料:
一是大环境,包括学校气候/位置/城市的安全性,周边社区/交通/物价,找实习的资源条件及便利度等。
二是小环境,包括校园大小/安全/风景/学校食堂,人文氛围/政治氛围/学生的多样性,学费/奖学金/校内工作机会。
三是学术及未来的走向,比如专业课程/教授研究/教授的可接近度,学业压力度/GPA研究/跨学科选课的自由度,校友毕业去向/找工作/校友圈,等等。
具体的选校依据其可靠的网站来源主要有三个:
1.Unigo(美国大学生评价大学的网站);
2.CUUS(精华帖中有很多学长学姐DIY党的本科申请前中后的各种话题,从中可以找到对应的看法及分析);
3.Cpllege Confidential(美国版的CUUS,很多学校对比贴,信息量大但杂乱要慢慢淘)。
最后,就是看目标学校的官网,提取信息,做好笔记。而且不是单看排名,孩子自己对这个学校的感受十分的重要,有兴趣的学校可以去实地考察。
如申美国英国等专业院校,更是得借助专业机构来整合专业资源,如暑期课程/拿学分/教授推荐信/作品的提交评选等,准备功课一定要做得非常充分才是。总之,这样多方面的了解后,才能确定是否是孩子自己特别中意的学校。
我们家长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喜好、过往影响孩子的选择。自我管理、明确规划、准确选择,以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只能靠孩子自己掌握,做家长的只能选择尊重、等待、陪伴.....其实在我看来,申请过程中重要的,还是家长自己的成长。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做孩子目标管理的总结,我们一直告诉Frank,要按你的想像去生活,要不然就会始终按你生活的去想。这次分享希望让大家了解到,我们家并没有什么背景或者太多的资源,但这样的环境或许也是一笔财富,加上我们家长真心的相信和鼓励,从小就激发了Frank努力拼搏的精神,他不会安于舒适的生活,也不去依靠自家的社会资源,自主自立,凡事全力争取,同时必须能力过硬,失败了必须爬起来重新开始,只求不悔。
父母的职责就是给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与孩子缘分一场,不应该将自己未完成的想法让孩子背上,而是各自享受自己的人生,做好自己。有不少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要求等各种境况而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可能唯一没有认真对待的就是让孩子自己认真、全面地去考虑,同时不能替孩子做选择,只能推波助澜,和孩子商量。再说,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做父母的态度应该是,所有事情都接纳、接受。
我们家长有时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利益的考量,这样就很容易带上大人思考的角度和方式,所以,在引导的过程中功利性不能太强,在与孩子絮叨、陪伴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摸索,逐步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无论何时,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永远对生活保留一颗热情的心,哪怕我们遇到再多的挫折和困难,控制好情绪,才能做好引导孩子的工作,这就是言传大于身教。
目前孩子们的清单式申请(好学校好成绩+荣誉和奖项+运动活动领导力+社团创造社团社区服务等)、家长的过度保护+控制方式、全社会狭隘的「成功」定义大行其道,让我们难以看到孩子用天生的好奇心去学习,难以看到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真正的脑洞大开的那种愉悦感,难以看到孩子更多地靠一种自主的能力做好人生的目标管理。我的教育理念一直是,要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问题,不要过于看重眼前的得失。
高中时儿子是读理科的,去佛罗里达一所公立学校交换时突然对美国的政治非常感兴趣,从理科跨到文科,开启了他的国际化求学旅程。所以,不管上什么大学,都应该是孩子自主决定的,是孩子自身渴望的,他来决定想要在哪里有一番作为,我们不是把孩子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推波助澜支持他做辉煌的自己。
诚然,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好的学术态度,只能靠孩子自己內心去驱动。
就克服拖延症的策略技术,习惯、精力的分配而言,也全在于孩子将哪些事物视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或许成人可以做到基本只在乎「现实」,而孩子一定会非常非常地在乎「感觉」。我担忧的是孩子在高分的焦虑和清单式人生的奋斗中慢慢枯萎,有人甚至会认为这样的人生最后完全没有意义。
好在,有康德的墓志铭指引:
仰望星空,这是一种精神姿势,于我更是一道信仰仪式。它教会我感恩,教会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恭敬之心看世界,如何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人生一场就是放牧青春,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位,什么时候真正的把自己当朋友,一切不需要向外去寻求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想要去到的人生方向。
Frank有情怀有坚持,而这只和他自己相关。我想对Frank说,你是幸运的,找到了「The One」。比想像力更难的,是按照自己价值观行动下去的勇气。想对自己说,我们是幸运的,是孩子让我们成长为今天的样子。以后只管去继续我们自己的修行。
最后,想和在座的家长们说,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我可以放下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相信这是我们最想对孩子说的话。然而世间每个个体都是限量版,成就各自最美好的形态就是生活本源的意义。
衷心感谢择由平台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衷心祝愿每位亲爱的家长心想事成!
Q&A
以下为Frank妈妈分享后,其他家长的提问。
在此进行摘录,以作其他家庭的参考:
请Frank妈回答,文科生Frank在智库实习之后得到return了吗?如何就业?以后如何发展?
谢谢这位家长的问题。Frank在这几年已经通过在学校打工和暑期实习达到了自给自足,并且他塑造了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简历,并且还在著名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论文,就业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广泛,所以他得到了进入智库的入场券。以美国的年薪吧,本科期间的投入应该不是很难。
想了解一下,你们支持Frank读文理学院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想起来支持Frank读文理学院是因为文理学院通过小班化、个性化的教育,能够给到孩子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我也看到了,在这四年里,Frank与他的导师成为了挚友,无论推荐信还是职业规划,或者是学业方面都能给孩子提供很坚实的帮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再说文理学院确实是一座思想的殿堂,在财力方面也相对充实,会给予很多家境并不是很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思想环境,我的理解是这样,我们做教育的就是种竹子,竹子的根在长,在往这地下延伸向周围铺开不断地吸收养料,形成它庞大的根系,为最后发芽的直线上升和生长储备力量,在我看来,某种意义上文理学院的学生也是这样培育出来的,谢谢!
原文作者:Frank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