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您是什么时候决定让Martin 回国的?
A:Martin是雪城大学2019Fall的新生,现在刚刚读完大一。我在2019年5月加入了雪大中国学生新生家长群。
2020年2月下旬欧洲开始爆发疫情,那时候美国报道地还只有零星的病例,而且多在西海岸。
当时Martin所在的纽约州看上去情况还好,但是也开始有确诊病例。从那时起,家长群里开始有家长传递很多关于美国情况的信息,并开始了一些讨论。
对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孩子,刚刚经历了中国抗疫的家长们总会有很多担心和焦虑,例如马上就要开始春假了,是否应该让孩子回国?国内是否已经安全?如果美国疫情继续蔓延,学校有些什么预案?
到了3月7日,随着疫情逐渐地发展,纽约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虽然一些美国大学纷纷做出了春季假期后改为线上课程甚至闭校的决定,对于3月14日开始的春假和假期后的安排,雪城大学尚无明确政策。
由于春假是个大假期,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外出旅行或回家,这将造成庞大的人员流动,假期后是否全员返校上课造成家长们极大的担忧,因为大一的学生按学校规定住的都是校内的集体宿舍,共用卫生设施,双人房间,没有厨房设施。
中国家长们根据在国内的抗疫经历,开始给学校写信,提议学校取消春假、开设网课、要求所有人必须戴口罩等等。
3月11日学校终于发布了公告,宣布春假结束后的一周(3月23日-30日)改为在线教学,校方并鼓励学生离开校园开始春假。
但对30日之后如何安排没有说明。3月12日看到这个通知后,我决定给Martin订票,希望他在春假后回国。
第一次定的票是在4月9日,之所以考虑定在春假结束后,是因为想给孩子一段时间适应突如其来的网课。也是想再等一下学校后续的决定。
Q:学校当时的通知只是明确了3 月30 日之前的决定,您为什么还是做了订票的决定?
A:我觉得学校在当时的疫情状态下既然已经做出了网课的决定,根据当时美国的实际情况,疫情并不可能在3月底之前控制住。
那么,随着情况更加严重,30日之后再恢复线下课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是学校对于30日之后的网课安排还有很多事项没有落实,所以只是会延后宣布而已。
其实我第一次订完票后就觉得4月9日太晚了,因为当时学校的公告是规定凡是春假离校的学生在3月30日之前是不被允许回到校区的,所以我认为在30日之前留在宿舍是安全的。
还有一点考虑,学生既然住在学校,那么基本每天要去学校食堂吃饭,这是每天的生活必须。
而学校餐厅的工作人员当时全部都是不戴口罩的,学校也不能确定他们会不会接触到可能感染的人员。所以我第二次改订了3月28日的机票。
我最担心的是,春假结束后大量刚去过全美各地的学生,会因为课程全部改为网课而集中返回学校收拾行李,校园里到时会形成一个人员交叉严重的环境,风险极大。
所以我希望Martin赶在这样的情况发生之前离开学校。而几天后的3月16日,学校还在春假期间就再次通知“雪城大学本学期将不会恢复面授教学”,并紧急通知所有离校的学生在3月26日前返回学校提取行李。
基于这个情况,我在3月21日给Martin订了23日的机票,我们及时地调整,使得Martin平安顺利地回家。
24日之后各国的转机政策、民航的五个一政策都陆续出现。
Q: 我们知道Martin的签证是今年到期,而且目前美国还有旅行禁令,您是如何考虑之后的返校问题的?
A:我最初确实是因为这些问题纠结过的,但是我思考后发现,无论是签证问题还是旅行禁令,并不是一个个体或者某一届某一个学校的学生的问题。
留学生们回国后是否能再回到美国去上课,2020新生能否正常入学,这关乎整个留学生群体。
这样大面积的问题,届时学校自然会考虑,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任何情况下的选择其实都是选择者对可选择事项的价值排序。
有人认为首要必须的是保证学业的完成,也有因为担心回国网络原因而影响成绩的,而我的价值取向是安全和健康是永远的第一位。
人生的路还很长,只要保证了安全和健康的身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就像这次我们做出回国的决定,并不只是买一张机票,其实是一次对自己的价值观的思索和考验。
Q: 您觉得Martin回国后的学习完成情况如何?
A:很多人担心回国后上网课质量不好。因为之前听很多学生说起学校的网络信号并不好,所以大部都会另外再买流量套餐。
学生如果留在美国,按规定也只能待在宿舍,依靠宿舍的网络学习。另外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时差问题。
Martin回国后,他基本按照学校的时间上课,基本按照美国时间匹配相应的作息安排。最近几天学期结束了他才开始倒时差。
我们只是在他隔离期间,适当地给他提供一些生活物资,我们家长的工作和生活都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更因为他的平安回来,我们也不再有担忧。
回国后时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保持一个固定的作息习惯,一样可以正常进行学习。
毕竟从他3月底回国到学期结束只是一个多月的阶段性时间,他并没有从时间方面感觉有什么影响。
其实无论是网课还是时差问题,我觉得这也是孩子培养自我约束和毅力很好的一段体验。
设想孩子以后踏入职场,如果是跨国出差或不同国家间的公司的商务协作,难道因为时差就成为了障碍?就不能工作了吗?
我觉得在全球化的时代,年轻人学会快速适应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的生活状态,比如何确保一个学期的成绩更重要。
Q 关于是否回国,您和Martin之间是否有过讨论或争议?
A:没有呀。我知道当时很多家长,都是因为考虑孩子的意见所以迟迟没有订票,而我当时是独自决定订票的。
其实身为妈妈,我只是尽我所能,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
订票之后,我告诉Martin,妈妈帮你买了机票,这样是否回国你都可以有选择的条件。
那时候他也没有下定决心,表示需要再想想,我也没有强求。后来根据事态的发展,他还是决定了回国。
3月中的时候,航班和机票还是很充裕的,还不到“一票难求”的状态,很多国家也都可以中转。我21日订的23日的票才4000多人民币,而且也没有被取消。
身为家长,在遇到这样全人类都前所未见的问题时,面对是留是回的选择,孩子这个年纪会犹豫很正常。所以我觉得简单地听任孩子也并不代表尊重,也不要强迫孩子的意愿,更不能陪着他纠结。
我当时告诉Martin,面对疫情,在有很多种未知的可能性的时候,我们要明白“现在没有万全之策”,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排序,并且保护好个人的生命安全。
我希望这样的经历教会他如何去思考问题,学习判断形势的走向与选择的利弊,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并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Q:目前美国大学对于秋季入学的政策都不太确定,旅行禁令尚未取消,您对Martin之后的学习有什么想法?这次经历之后,有些家庭开始重新审视留学的计划,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A:面对现在的形势,有些家长会纠结如果孩子留在国内,无法到校园上课的问题。
很多人担心如果只能上网课,或者真的需要Gap(间隔学业)半年至一年,似乎这将给孩子带来莫大的损失。
从Martin到美国上高中开始,我就经常告诉他:你的留学只是“换了一个国家上学”,你和在国内的同学一样,都是上中学、上大学,没有等级上的差异。
我也想过,如果真的秋季回不去美国,也许就在国内休学一年。可能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休学,但是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去社会中学习”也一样是上学。
而且Gap一年本来在美国也是很常见的,家长们之所以花费巨资让孩子去接受的美国教育理念,不就是倡导不要“死读书”吗?
为什么又觉得孩子去上美国的大学,就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修多少学分,拿多高的分数,难道仅仅为了获取一张海外的文凭?
如果这样单纯地去追求一张海外的毕业证,也许在留学之后可能迎来更大的失落。
Martin 20岁了,虽然我还称他为“孩子”,但他已经是个成人了。
面对疫情这样的社会性问题,我希望他能借此机会,去增长自己的社会性。
他高中开始一直在美国念书,对于国内的情况不太了解,我认为也许恰好他可以通过Gap的时间,增加他对中国的了解,然后再结合他在美国的学习,这样有对比地、全面地看待他的所学所长,对他今后的学习方向、职业定位、人生规划,会有更全面的视角和深度。
总有人觉得学生的任务就是上学,就是拿高分。
然而以我们家庭自身的经历,我觉得对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更应该做的是“规划”,更有效地去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做准备。
人生路上很多知识是书本里没有的,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找到正确的规划方向,并有足够的自由去探索。
这些规划的过程和经历并不是“荒废学业”,而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只是费力地拼个A来得更重要。
说到这些,我要特别感谢择由专业的能力和服务,让我有底气不纠结,不仅可以和孩子有很好地沟通,更能够给到孩子适合他的切实的引导和助力。
确实经历这一段,也许有人会说,还是应该让孩子留在身边,回想我当初送Martin去美国读高中,我也是考虑在国内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按照他的个性和特点,反而不能发挥他性格中的优势。
其实他是挺有个性的人,所以我不想去为了成绩压抑他,我希望让他拥有个性发挥的空间。
在美国的高中4年,我确实见证他成长了很多,不仅是生活上的自立,更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懂得了批判性思维,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些品质是非常可贵的,是他留学四年真正的价值所在。
身为家长,让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面对问题的能力、找准自身的定位,并且勇于承担责任,是我最需要做的,也是我希望他通过留学获得的。
在我看来,无论是美国留学经历还是美国大学的文凭,都不会是孩子一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将只是孩子人生里的一段经历,每一段路都将是一场学习。
Martin现在才大一,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一直注视着他,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学会如何去走得更稳更远。
采访嘉宾:Martin 妈妈
Martin 就读于Syracuse University
美国 · 纽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