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5月26日上午,来自湖南省一个偏远农村的何江,站上了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台,这代表着哈佛毕业生的最高荣誉。这次登台,让何江成为首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华人学子。
何江从教育资源匮乏的中国乡村走到了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他毕业典礼演讲稿的题目是《蜘蛛咬伤轶事》(The Spider’s Bite)。
图丨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
本科文书的作用和价值
文书是学生性格、能力、学术兴趣、梦想和抱负等的载体。
文书的价值,在学生的各项硬件指标达到基础条件之后,才发挥作用。不同的大学,对于文书的看重程度也会不同。笼统而言,私立大学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评估学生的文书,从而决定是否录取,而公立大学更倾向于用GPA、托福、SAT等硬件作为主要录取标准。另外,不同于文理学院更关注申请者内在成长,侧重了解申请者的个人成长、价值观、性格等,综合性大学会更喜欢关于学术兴趣和能力、梦想和抱负等主题的文书。
以上述规律为前提,我们再具体分析何江这篇演讲稿是如何体现本科文书的精髓,如果作为申请文书,为何能够打动“挑剔”的招生官的。
本科文书重要技巧之一:故事性 Show not Tell
何江演讲稿选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开头。他很会讲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
一开篇,何江就讲述他读初中的时候,一次被毒蜘蛛咬伤了右手,母亲并没带他去看医生,而是决定用乡村的土医疗方法“火疗法“治疗他的伤口。母亲在他的手上包了好几层喷撒了白酒的棉花,让他咬上一双筷子,然后点燃棉花。
图丨何江展示他被毒蜘蛛咬伤的手
这样的开篇方式能有效的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在申请季,美国大学招生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申请材料和申请文书,想象一下老师批改高考语文作文的场景就懂了。一个顶级名校的招生官,需要在10-15分钟之内读完一个学生的所有申请材料,做出录取与否的决定。
当这些招生官已经身心疲乏,甚至昏昏欲睡时,一个沉闷的开头肯定无法让他们对这篇文书,甚至写这篇文书的申请者有兴趣。
因此,我们的文书需要有生动的开头,同时要有一些独特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元素,才能脱颖而出,让招生官眼前为之一亮。
何江的演讲稿的故事性就非常强。越读下去,读者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个勤于思考的农村学生,画面感也很强,形象越来越清晰。
本科文书重要技巧之二:文章结构、写作手法
从文章结构来说,何江的演讲稿采用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这篇演讲稿,以时间、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为序,以逐层深入的形式展开,最后升华主题。
何江被毒蜘蛛咬伤时,已经有现代医疗技术,何江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当时没能享用到这些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呢?这件小事让他深思。这样的思考一直贯彻在整篇文章里。随着何江思考的深入,文章的主题愈发深刻,最后他的科研目标水到渠成。
何江的演讲稿最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声音」- 读这篇文章,我们很容易看得出他是一位有见解、有社会责任感、有抱负、有情怀的未来科学家。
从写作手法来说,这篇演讲稿首尾呼应。这样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严谨,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
在文章结尾,何江写到,「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或许,将来有一天,一个在农村被毒蜘蛛咬伤的少年或许不用火疗这样粗暴的方法来治疗伤口,而是去看医生得到更为先进的医疗护理。」这种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写作技巧,在文章的结尾处再次点题,让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引起共鸣。
本科文书重要技巧之三:在文书中蕴含价值观、经历、能力、激情和抱负
本科Common系统文书要求不超过650字,一篇不到650字的本科申请文书,核心作用就像一条细绳,把学生“闪闪发光”的经历串起来,形成一条珍珠项链。招生官希望通过这篇文书,了解申请者的能力、情怀、抱负、理想。
因此,申请者需要在申请文书中阐释抱负和情怀,要让招生官明白是什么触发申请者有这个梦想的。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申请者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些行动又如何进一步影响申请者,加深他们这方面的思考,同时招生官通过申请者的行动推测申请者具备什么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申请文书中,体现申请者的梦想(dream),交代申请者的动机(motivation),行动(action)和反思(reflection)。
很多申请者会选择用自己的童年或青春期经历切入。因为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情感也更真挚。这篇演讲稿,也是从何江的个人经历说起,逐步深化他的情怀。
作为一个好写手,何江在演讲稿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在我看来,这些例子所要表达的情怀,在第五段开始呈现。被毒蜘蛛咬伤事件发生后,何江「时不时会因为先进科技知识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平等分布而困扰」。
接下来的几段,都是何江长时间的思考和由此得到的感悟。最终,何江找到了自己作为未来科学家的使命感: 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带到世界上最需要该技术的地区,将知识传递给像他母亲一样的农民群体。
美国顶级大学的招生官通常最愿意录取那些能用文书突出申请者个人特性和情怀的学生。而何江的演讲稿,向我们展示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而这正是所有的学校(不仅是顶级名校)希望在申请者身上看到的品质。
本科文书重要技巧之四:「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国梦
美国大学更愿意给到出身社会底层的申请者更多的机会。在录取过程中,如果两个学生条件相当,他们会倾向于录取「出身不好」的申请者。
因为在招生官看来,一个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富二代」,从小可以享用最好的教育资源,理所当然有现在这样的成绩。但是如果是一个出身贫寒,教育资源匮乏的学生,要是能取得同样的成绩,更难能可贵。
招生官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他们录取了这个学生,也许能改变他、他的家庭,甚至他周边一群人的一生。教育能影响贫寒人家的子弟的人生态度,开阔他们的视野,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钱和物质不能衡量的。
此外,招生官希望招收成长背景迥异的申请者,组成一个多元的大学群体。
经历、见解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讨论时,更能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也更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和多元。
何江的演讲稿很好的满足了这两点。何江坦诚他来自农村。「我在中国的农村长大,在那个时候,我的村庄还是一个类似前工业时代的传统村落。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村子里面没有汽车,没有电话,没有电,甚至也没有自来水。我们自然不能轻易地获得先进的现代医疗资源,那个时候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医生可以来帮我处理蜘蛛咬伤的伤口。」
现在的中国申请者,几乎都来自非富即贵的家庭,出生成长于大都市,而何江的农村背景,他在资源匮乏的农村仍能表现出色,和他想回馈、帮助千千万万农民的情怀,让他在千千万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分析了这么多何江演讲稿写得如何好之后,我要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美国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单一因素能决定学生的录取与否。美本申请不是写作比赛,文书仅仅是申请的一部分。如果学生没有配套的硬件、活动等,再突出优秀的文书,也不能逆转。
蜘蛛咬伤轶事
The Spider's Bite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一只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我问我妈妈该怎么处理——她并没有带我去看医生,而是决定用火疗的方法治疗我的伤口。
她在我的手上包了好几层棉花,棉花上喷撒了白酒,在我的嘴里放了一双筷子,然后打火点燃了棉花。热量逐渐渗透过棉花,开始炙烤我的右手。灼烧的疼痛让我忍不住想喊叫,可嘴里的筷子却让我发不出声来。我只能看着我的手被火烧着,一分钟,两分钟,直到妈妈熄灭了火苗。
你看,我在中国的农村长大,在那个时候,我的村庄还是一个类似前工业时代的传统村落。在我出生的时候,我的村子里面没有汽车,没有电话,没有电,甚至也没有自来水。我们自然不能轻易的获得先进的现代医疗资源,那个时候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医生可以来帮我处理蜘蛛咬伤的伤口。
在座的如果有生物背景的人,你们或许已经理解到了我妈妈使用的这个简单的治疗手段的基本原理:高热可以让蛋白质变性,而蜘蛛的毒液也是一种蛋白质。这样一种传统的土方法实际上有它一定的理论依据,想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作为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的博士,我现在知道在我初中那个时候,已经有更好的、没有那么痛苦的、也没有那么有风险的治疗方法了。于是我便忍不住会问自己,为什么我在当时没有能够享用到这些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呢?
蜘蛛咬伤的事故已经过去大概十五年了。我非常高兴的向在座的各位报告一下,我的手还是完好的。但是,我刚刚提到的这个问题这些年来一直停在我的脑海中,而我也时不时会因为先进科技知识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平等分布而困扰。现如今,我们人类已经学会怎么进行人类基因编辑了,也研究清楚了很多个癌症发生发展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利用一束光来控制我们大脑内神经元的活动。
每年生物医学的研究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突破和进步——其中有不少令人振奋,也极具革命颠覆性的成果。然而,尽管我们人类已经在科研上有了无数的建树,在怎样把这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带到世界最需要该技术的地区这件事情上,我们有时做的差强人意。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有12%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水平仍然低于2美元。营养不良每年导致三百万儿童死亡。将近3亿人口仍然受到疟疾的干扰。在世界各地,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由贫穷、疾病和自然匮乏导致的科学知识传播的受阻。现代社会里习以为常的那些救生常识经常在这些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未能普及。于是,在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区,人们只能依赖于用火疗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治理蜘蛛咬伤事故。
在哈佛读书期间,我切身体会到先进的科技知识能够既简单又深远的帮助到社会上很多的人。本世纪初的时候,禽流感在亚洲多个国家肆虐。那个时候,村庄里的农民听到禽流感就像听到恶魔施咒一样,对其特别的恐惧。乡村的土医疗方法对这样一个疾病也是束手无策。农民对于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并不懂得流感比普通感冒可能更加致命。而且,大部分人对于科学家所发现的流感病毒能够跨不同物种传播这一事实并不清楚。
于是,在我意识到这些知识背景,及简单的将受感染的不同物种隔离开来以减缓疾病传播,并决定将这些知识传递到我的村庄时,我的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种作为未来科学家的使命感。但这种使命感不只停在知识层面,它也是我个人道德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自我理解的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责任感。
哈佛的教育教会我们学生敢于拥有自己的梦想,勇于立志改变世界。在毕业典礼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毕业生都会畅想我们未来的伟大征程和冒险。对我而言,我在此刻不可避免的还会想到我的家乡。我成长的经历教会了我作为一个科学家,积极的将我们所会的知识传递给那些急需这些知识的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利用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科技知识,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帮助我的家乡,还有千千万万类似的村庄,让他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我们现代社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场所,而这样一件事,是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做的,也力所能及能够做到的。
但问题是,我们愿意来做这样的努力吗?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们的社会强调科学和创新。但我们社会同样需要注意的一个重心是分配知识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改变世界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大突破。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简单到变成作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并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同时,改变世界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更清醒的认识到科技知识的更加均衡的分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能够一起奋斗将此目标变成现实。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或许,将来有一天,一个在农村被毒蜘蛛咬伤的少年或许不用火疗这样粗暴的方法来治疗伤口,而是去看医生得到更为先进的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