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学长的经历非常丰富!
本科期间,Dan学长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数理经济学专业;
硕士期间,Dan学长在芝加哥大学选择了与经济学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管理专业;
第二硕士期间,Dan学长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就读会计学专业;
博士期间,Dan学长为耶鲁大学会计学专业所录取!
那么,Dan学长为什么会在已经拥有了极高含金量的硕士学位后,仍然选择申请耶鲁大学的博士?在申请的过程中,Dan学长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1. “复杂”的学术经历
2. 读博是出国之后的决定
3. 芝加哥大学充实快乐的生活
4. 为什么读博?为什么会计学?
5. 我的会计学博士申请之路
6. 申请博士?请三思而后行
由于篇幅较长,Dan学长的分享,小编将分成两个部分呈献给大家,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Dan学长分享的上半部分。
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让大家更加了解为什么要读博士,申请美国的博士需要哪些条件,以及在美国读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复杂”的学术经历
我的学术经历比较复杂。我目前在耶鲁大学读会计学博士,学校在全球只招了两个博士,我是两个之一。
我本科在国内华中科技大学读数理经济学专业。研究生阶段想去美国读书,我申请了公共政策、金融、会计三个专业。
在严老师团队的帮助下,我拿到了芝加哥大学、宾大、罗彻斯特大学、南加大、威廉玛丽学院等录取。最终我选择了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研究院学习MPA——公共政策管理专业。
选择的原因是公共政策与经济学息息相关,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派在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摇篮,因此去芝加哥大学读MPA同时也能接触到经济学世界顶尖的人脉。
在芝加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之后,我又去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读了会计学的Master。第二个Master项目读完后,我成功申请到了耶鲁大学的会计学博士在读的机会。
读博是出国之后的决定
如果要申请美国的博士,本科毕业之后,就可以直接申请。这与国内不同,在国内你需要读完硕士才能申请博士。
但我是在本科毕业之后,又读了美国大学两个不同专业的Master,再申请的美国博士在读。
因此,很多人会有疑问,一是我为什么拿两个Master而不是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博士,二是我的两个Master其实已经足够就业,我为什么还要再去读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其实,我的这一系列选择,都或明或暗地指向了我的最终选择——在美读博。
去美国读博士,并不是我出国之前就确定好的。我决定出国读书时,目标只是拿到美国大学的硕士学位,体会一下在美国读硕士的感受,然后就回国。
我本科阶段学的是数理经济学,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同时对公共政策也很感兴趣,所以当时我的申请专业(也是我的学术兴趣)是多元的。
国内本科应届生直接申请美国博士理论上可以,但实际几乎难以成功。因为国内本科阶段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机会都非常有限,跟知名教授的交流机会也非常少,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申请美国博士特别是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项目。
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直申博士。而是决定如果在美国读书期间,我依然想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再根据条件决定是否读博。
芝加哥大学充实快乐的生活
在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研究院两年的读书时光,是我最快乐最充实最忙碌的时光,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喜欢上了同时教书和做研究的感觉,决定今后继续读博。
当时我们那一届Master学生有140个,一半美国同学,25%南美同学,25%亚洲同学,亚洲同学里中国人和日本人较多,有少数的韩国人和东南亚人,中国学生占总数的15%左右。
我们那批中国学生都非常认真努力,我也是。我从一开始的满口英腔,说出让美国人发笑的O’clock这种词,到慢慢掌握美式英语(我其实英语很好,大二时就考过了英语专八。我的英式英文发音美国人会觉得比较做作);我从一开始看到美国人就紧张,到已经给美国人上了N次助教课程;从上课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到最后和老师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我还成为了Chicago Policy Review 这个全美最大学生期刊的第一位中国Board Member。
如果说那两年中最辛苦的事情,应该就是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晚上吧。白天上课、实习、社团活动,晚上看书、写作业到凌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图书馆到凌晨还是通明的灯火,总会让你羞愧自己好像还不够努力。这里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都非常聪明,所以最后大家只是在比较谁更加勤奋。
那段时间虽然苦但是非常快乐。我们的Happer Library跟哈利波特电影里的一模一样,八十年前,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诺贝尔奖得奖论文就是在那里写出来的。
我们的老师确实水平很高,他们大多数都是哈佛和普林斯顿毕业的。在他们的课上,比较难懂的内容都会被他们讲得生动易懂。在芝加哥大学期间,我的成绩非常好(GPA4.0),是全年级第一,也是当时唯一一个拿了二年奖学金的人。
因为成绩好,还有平时跟老师沟通多,第二年我就被几门课的老师们都选为助教。做助教时,我负责解答低年级同学在某门课上的学术疑问,帮教授改作业、批卷子。做授课型助教时还要和教授一起上课,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沟通,告诉学生问题怎么解决,也会帮他们重新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再梳理一遍。
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期间,我还去了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审计委员会实习。联合国应该是全世界人员最多样化的工作场所,在这里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人曾经是蓝带厨师,有人曾经在科索沃做人道主义救援,有人曾经做战地记者…..
你永远不知周围的同事有怎样精彩的故事。我当时帮助组织了2014年夏天的联合国大会,有幸遇见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安倍晋三;在媒体部工作时,我曾经为维多利亚.贝克汉姆、赫敏同学等组织过新闻发布会。
为什么读博?为什么会计学?
芝大的助教经历对我申请博士在读有重要的作用。
☞ 授课型助教帮助我熟悉美国课堂文化,了解教授的授课流程,为日后攻读博士及成为教授积攒下第一手宝贵的经验;
☞ 助教对英文沟通和交流有很大帮助,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个本科学生现场互动,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是不能应对的;
☞ 另外,助教经历不仅让我和很多教授变成好朋友,为自己积累了人脉,增强了知识储备,并且也让我体会到帮助学生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芝加哥大学读书和助教的经历,也让我喜欢上了教书和做研究的感觉,让我想安安心心再读博士。
跟家里人沟通时,家人也很支持我读博士,愿意拿出比较充足的财力资助我继续深造。这一点我专门提出来,因为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读博士需要至少五年,时间成本很大,如果真的不喜欢研究,会很难坚持。每年博士读到一半就坚持不了并不在少数。
关于为什么选择读会计学的博士,这与我的实习经历有关。
本科时,我去过四大会计事务所的毕马威,在那里当了一年不到的审计师。后来我在芝加哥大学时的前后两次实习也都与会计、审计有关,第一个实习是在伊利诺伊州的财政中心,研究一些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第二次实习就是联合国总部的审计委员会。
实习中我觉得会计学这个学科特别有意思,想继续深造。于是我决定申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