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是上海姑娘,高中就读于上外附中。
大学里她一口气学了三个专业,都是基础专业,研究生申请到统计学全美排名Top2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投简历到拿到大牛工作Offer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
基础学科看上去可能不像CS、Data Science那么炫酷热门,但是基础学科一样有自己的成才之路,让我们看一下Cindy的故事吧。
嘉宾介绍:
姓名:Cindy
本科: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专业
职业:尼尔森市场调研公司
(美国波士顿) 高级统计分析师
访谈内容:
Z为择由教育,Cindy为被访嘉宾。
Part.1本科学术经历
Z:你本科在华盛顿西雅图读了三个专业,应用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专业呢?
Cindy:
我在高中时就特别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模型很高级。大学一年级一般以基础通识课程为主,大二可以选专业了,我就决定学向往已久的应用数学专业。
大三时,我已经学完了数学的基础课,接下来要学习应用数学下面的分支课程了。
其中我必须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数学,经济数学需要修很多经济系的课程。
当时,经济数学对经济学课程的要求多到我再上个两三门经济学课程,就可以拿经济学专业的毕业证了。于是,我索性就决定把经济学专业也读下来。
统计学也有类似的原因,它和应用数学很多课程重合,我自己也很喜欢这门课。
Z:你本科的专业应用数学+统计+经济学这个排列组合可以让你在研究生阶段有很多专业可以选择,比如应用数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数理金融、金融工程等,你为什么最后选择的是研究生读统计学呢?
Cindy:
确实,我的本科专业背景可以让我在研究生阶段有很多选择。
选择太多,以至于我决定读研之后,必须先要自己摸索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这是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有时候,我需要被迫推翻曾经的努力和付出。过程中,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需要接收各方面的信息,需要容许自己试错,需要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比如,我一开始想以后在金融和风险投资这类领域发展,于是我大三就自学参加精算师的考试。
拿到精算师证书需要四门考试通过,我当时已经通过了两门,第一门是概率论,与统计学相关的;第二门是金融数学,需要金融方面的知识,比如保险定价/股票/债券等纯金融知识。
当时准备第二门的时候,纯金融知识我自学起来也比较费力,在学的过程中我兴趣没有那么大。虽然这门也通过了,但是分数没有第一门那么理想。
在准备精算师考试的过程中,我找机会和已经从事精算师工作的学长学姐沟通,慢慢地我了解到初级精算工作对我来说可能会比较无聊,环境也比较枯燥。
所以,最终我就放弃了精算师的考试,也决定了研究生不考虑金融和经济领域。
选择统计学是因为统计学一开始是作为数学(或应用数学)的分支学科,在各个学校都是比较新和比较小的专业,学生比较少,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很高,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我也受我们学校统计学系一位和我关系非常好的老师的影响,从她那里,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统计学的作用,未来前景等。于是,我就决定申请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
Z:申请统计学的研究生,你除了自己在学术和推荐信方面准备地比较充分之外,有没有再找过相关的实习或者研究项目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Cindy:
有的。我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校内与统计学有关的学术研究项目。
我们学校有自选自修的学术研究,内容学生自己定,按照每周的时间算学时。
这需要你首先找到正在招募研究助手的老师,他们研究的内容正好与你的专业相关,你们互相满意之后,你再把相应资料拿到统计系老师那里去审批,看是否满足学分课程的要求。
如果审批通过,你就可以一边做着研究,一边修学分了。
我有自己联系统计系的老师,也有联系外系的老师。
我帮助过统计系的老师做学术研究,也再在大三暑假,协助我们学校商学院的一位老师做过市场调研。这个研究需要我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和编程模型的技能,需要我自学一些商科的背景知识。
一直到大四第一学期开学,我还在做,一共做了3-4个月。在大四学期末,我还完成了学术研究的总结文章。最后,很幸运,我拿到了UCB的统计学研究生Offer。
Part 2 工作与展望
UCB的研究生项目仅仅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里,你既要学习,写毕业论文,还要实习,找工作,你的压力很大吧?
Cindy:
第一个学期,课业压力很大,有很多理论课学习和考试。
第一个学期结束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老师会推荐做TA,教本科生,TA可以减免部分学费。我觉得这可以减免学费,就当了TA。
12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在一家公益教育机构兼职实习,帮助他们把在谷歌搜索平台上的搜索关键词进行优化。
同时,我也是从12月开始投简历找工作,每天我会投5份简历,1-2月份大量面试,拿到Offer在2-3月份之间。4-5月份研究生毕业。时间真的很紧凑,事情满满当当的。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会去什么样的公司工作?
Cindy:
统计学的就业非常好,原因是统计学的应用性强。统计学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商业的情报决策中,统计学的学生会用统计、建模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商业问题。
学过商科课程的学生,会倾向于去银行、咨询公司;学习生物统计专业的学生,会去制药公司、生物、医疗仪器公司;喜欢Data Science、机器学习的学生,很多选择去科技公司、游戏公司。
像我这样,对消费者行为研究和Digital Marketing感兴趣,我就来到了尼尔森。在不同的公司,我们应用的模型类型和数据种类不一样,但是思路是一样的。
Z:你们这类工作未来的前景怎样?
Cindy:
目前人工的很多统计(数据)工作,未来会通过自动化的新产品来实现。基础的东西会越来越自动化。未来比较标准化的项目,不太需要人工参与,但是需要人工来维护。
现在很多大公司的数据和程序员的工作都外包给了印度的公司。美国本土、欧洲也有这类工作,但是很多都转到了印度,因为那里程序员很多,工资低。
我们公司在印度有一个组,工作内容其实和我们的差不多。现在我们岗位如果招新,美国本土的人会越来越少。
尼尔森做项目的人(与客户打交道的),相对于技术岗位来说流动性偏大。他们整个培训过程较快,难度和理论性不是那么高,看重经验积累、商业分析、与人沟通能力等软实力。
他们很多离开尼尔森这类乙方公司后去了甲方公司的市场部。
我们这类偏技术的岗位,在公司内部会有初级和高级之分,根据水平和经验来评定。有的人离职之后,会换到别的公司做,比如去硅谷的科技公司做数据统计、分析和研究。